焊管机组是焊管生产线的主导设备。机组的正常运行对提高生产效率、提高经济效益、保证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所以焊管机组的调整、故障的准确判断和及时处理尤为重要。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。
我们这里所说的调整是指孔安装过程中的调试工作。只要管坯能在机组中正常平稳运行,生产出合格的产品,就可以说调整任务已经完成。在未来的生产中,一系列的调整应总结为故障处理。焊管机组的调整应分为以下步骤。
1准备工作
准备工作主要是指辊的质量检查和设备状况检查。辊的质量检查应集中在孔的形状上。在检查中,可以使用孔模检查每个辊的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否则应拆除,不能安装使用。此外,还应特别注意辊的底径尺寸要求,因为这是确保每个辊同步运行时辊的关键数据。成双配对辊,以确保相同的尺寸和形状。在检查设备状况时,可以用以下几句话进行总结。
也就是说,平轴应该是平的,立轴应该是直的,轧辊定位不应该移动,滑块应该是灵活的,不应该摆动,调整应该是自由的。固定牢固,活动要灵活,不能有“不能动,动而晃,来回跑”现象。不符合上述要求的,要进行设备维修,以恢复其基本的性能要求。
2找正
孔型找正是调整工作的步,找正时可以选择φ0.5mm一根钢丝线,以成型机的喂入辊到定径机的校直辊为基本长度,确定轧制线的中间
心位置后,将钢丝线拉紧固定,钢丝线的高度位置略高于平辊底径2mm以上(图1)可防止钢丝线与孔弧面接触,影响孔型矫正效果。这条钢丝线是孔型矫正时的中心基准线。
3平辊找正
找正平辊有两种方法:一种是根据不同孔型辊的厚度配置不同厚度的固定垫套(图2),但这种矫正方法可以达到零件的加工精度
不符合要求时,组装后容易产生累积误差,直接影响孔型矫正效果。二是用锁母调整辊在轴上的位置(图3),使每个辊的孔型中心与中心线重合。孔型中心的定位是用专用样品(图4)检查。检查时,将样品放入正确的孔型中,然后慢慢抬起上端。当钢丝线能顺利落入样品中心槽时,说明孔型中心位置正确,否则需要轴向移动调整。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矫正方法。
上平辊矫正以下平辊为基准。先计算上下平辊的轴距,然后将上平辊调整到水平位置。轴间距计算方法按以下类型进行。开口孔轴间距计算:
封闭孔轴间距计算:
公式中:
D下:为下辊底径,mm;
D上:为上辊外径,mm;
t:为管坯厚度,mm;
R:为定径孔型半径,mm;
a:压下系数(0.1~0.5)。
公式中系数a的压下量主要根据管坯厚度、管径减小和规格尺寸、轴径和轴的弹性变形等实际情况来选择。但冷轧不能出现在成型机上。压下量的选择是否合理,可以通过钻丝的压下痕迹来测量和检查。取样时,先启动机组,以慢的速度打开,然后将直径略大于管坯厚度的钻丝弯曲成与孔型大致相似的钻丝,慢慢送入轧机,获得钻丝的压痕。
上辊调平后,也可以用样板塞规找到开口孔型上辊轴向中心的位置,检查下辊孔型与上辊孔型之间的两侧间隙是否相同(图5)。如果是这样,可以锁定上辊的轴向位置。可采用触摸法检查上下孔型是否一致。
4立辊找正
立辊校正可分为三个步骤:步是确定每组立辊的开口间隙,即两组立辊的轴间距;然后找到每组立辊的中心位置;后,调整立辊的高度。立辊的开口间隙基于孔设计中变形开口的宽度,然后收缩5mm左右为宜(图6),
当收缩过大时,会加速立辊孔上边缘的磨损,增加设备的负荷。立辊的中心应与平辊同时纠正,以确保平辊的中心位置在同一中心线上。找到立辊孔型的中心线后,钢丝线可以降到平辊孔型的底径位置,并开始找到立辊的高度。立辊的高度以立辊孔型下边缘与钢丝线的高度一致为准(图7),
成型前立辊的高度应根据立辊下辊环切除量的工艺参数确定(图中网线为辊环切除部分)。
其他孔型正确
其他孔型的矫正方法可以参考平辊和立辊的矫正原理,但导辊下辊的底径位置略高于基线0.5~2mm,(根据生产的管径和壁厚)。毛刺辊应高于基准线0.5mm,使外毛刺受力更加稳定,防止刨削跳动。